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吕洁
2017年4月和7月,教育部依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两批参赛团队分赴延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追寻红色足迹,助力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结束后,全体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的收获和体会,8月15日,习总书记回信深切勉励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作为一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青团干部和学生辅导员,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结合对工作的思考,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想跟大家分享。
一、习总书记的回信高度赞扬了青年学生追寻革命前辈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激昂青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习总书记勉励青年人要学习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青年学生更要不断地理解和学习延安精神的内涵,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兰州大学团委一直以来牢牢把握共青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这一核心任务,把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青马工程”培养大学生骨干,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重走长征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追寻红色遗迹,传承长征精神;“研究生支教团”立足西部,服务西部,奉献西部,在志愿服务中燃烧青春;学院团委以及各基层团学组织也通过团干部讲党课讲团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团员素质提升计划等各种形式,紧紧抓住我校共青团改革的契机,坚守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引导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习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随着我校社会实践学分制的推行和逐渐成熟,我校青年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各地的社区、农村、企业、工厂、学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的实践活动紧扣时代主题、结合时政热点,将专业实习、社会服务,个人成长和创新创业融合到社会会实践中,将长征精神、“一带一路”倡议传播到所到之处,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我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
三、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工作的肯定,更为我们进一步走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是16岁至22岁最重要的青年时代,与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阶段相仿,这七年中,习总书记带领梁家河村民群众,利用淤地坝造地,建立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在这个过程中习总书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可贵的“创新创业”精神。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涌动的今天,我们更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青年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想法、有激情,他们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近五年,我所在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284项,支持经费累计达到116万,参与人数超过600人次,学院团委多次被评为创新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的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挑战杯中获得佳绩,也有学生在校园内尝试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在2017年8月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尽管如此,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等高校相比,我们仍有着较大的差距,作为一名组织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团干部和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有着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他们需要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我们有责任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有责任为学生创新创业争取更多的资源,有责任积极宣传、服务于创新创业工作,并参与相关竞赛的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提升平台。
同时,创新创业指导将成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学校成立了辅导员“学业指导与科技创新分类发展团队”,团队将致力于统筹学生创新创业资源、培育有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学工人员、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和大赛指导教师团队。通过授课、讲座、参观、实践、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建立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沟通平台,实现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无障碍沟通。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让创新创业教育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习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创新创业和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