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大家谈】胡芳弟教授:用奋斗铸就无悔青春

日期: 2020-04-18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自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措施以来,作为一名药学工作者,我密切关注着全国疫情防控的形势,为我们国家采取的迅速、高效的联防联控的人民战“疫”和“中国速度”拍手叫好,为这两个月以来,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而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又为迟迟不能开学返校的学生担忧,担心同学们在家不能像在学校那样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做好功课,甚至担心部分同学在家沉迷于游戏和电视彻底荒废了学业。当接到严校长约我向“治学大家谈”栏目投稿的邮件后,我很荣幸能有机会跟全校的师生,以及关注、关心、支持兰州大学发展建设的朋友们谈谈我对治学的一些拙见,如有不当,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1991年,我从天水考入了位于省城兰州的兰州医学院,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和寄托,开启了求学之旅。家境并不殷实的我来到这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我带来了无尽喜悦和满足感,也暗暗立志要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方面认真钻研。古人云“学问之事非朝夕可闻,成人之路非旦旦而至,参天之木起于稚苗,千层之厦起于垒土。”泛舟于知识的海洋,也越发觉得自己知识积累的不足,而这更激起了我想要啃这些“硬骨头”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我以药学系最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之后,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好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外,我又继续攻读了兰州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其实,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记得在上硕士时,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教学任务,又不耽误自己的研究进度,曾通宵达旦地赶实验,有一次累得麻木了,手臂上什么时候烫伤了都不知道,等回家休息时发觉隐约作痛,才知道做实验时把自己烫伤了。上博士时,为了能及时跟进实验,干脆在实验室支起了床铺,加班加点地赶进度。在学校仪器使用紧张的时候,我甚至联系外单位,利用他们晚上仪器空闲的时间,彻夜去赶实验。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求学经历虽然艰辛,但自己却学到了很多,也给自己积攒了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每每遇到困难,我就想自己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能知道自己不行呢?那么艰难的岁月都熬过来了,眼前的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呢?这也让我养成了凡事敢想、敢尝试、敢去拼一拼的习惯。

我的学生时常说我专业素质过硬,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点讲起来头头是道、绘声绘色,而我却信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没有一股子韧劲,一股子在学术上敢较劲的坚持和踏实,怎能将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知识讲得如数家珍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考察北京大学时所讲的:“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我从1995年毕业留校至今的这26年里,也一直专注于天然药物化学,不仅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而且在研究领域也一直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究,就是想持之以恒地潜心这个领域的学术。我至今还清晰记得任教第一天,老主任张承忠教授告诉我,“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是针对甘肃省丰富的中药资源,为培养西部药学急需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2003年,我从张老师手中接棒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17年来,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就是想立志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正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和坚持,以及想做事、想成事的拼劲,我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市级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点成绩。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我想最能诠释这一切的关键词就是“坚持和奋斗”。我始终认为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经过持续地奋斗累积而成的。而那些持续的“坚持和奋斗”也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就成了家常便饭,原本下定决心才能开始的事情也变得理所当然。我也曾借用毛浩然院士2019年华侨大学开学致辞中提到的“虚心使人进步,心虚更使人进步!”与我的学生共勉。打铁必须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是因为什么?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计划不如变化快,断裂风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翅膀靠谱。只有自己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担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在这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成就自我。所以,青年一代的同学们更要珍惜当下,抓住机遇,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用之人、创新之人。青年一代的同学们也更应该在奋斗的年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勇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征程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奋斗去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用奋斗去铸就无悔的青春。

此外,针对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合自己带教十多年的经验,赘述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对同学们和同仁们有所启示。

一、科研需要务实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因此做科研要勤奋务实,只有在扎实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规避科研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才能将科研这条路走得更好更远,才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收获成果。

二、科研需要高效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出成果,那就要注重效率,而在科研中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对自己的研究计划进行不断完善和周密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高效快速地完成所设计的实验。

三、科研需要虚心求教

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在学习借鉴前辈智慧的基础上,还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地学习积累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四、科研需要时刻保持活力

科研是劳神费力的一项工作,因此有压力是正常的。如何正确解压,让自己时刻保持活力,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要学会劳逸结合,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消除负面情绪,凝聚满满的正能量,来潜心科研、钻研探索。

五、想清楚,做彻底

尽管古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还是要追求精益求精,做最好的自己,要把握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去不断地完善自我,真正将“想清楚,做彻底”的思想落实到学习工作中。

借用我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王峥涛先生在《科学家的修养》一文中的话:“科学家是同自己的智商和知识较劲的人,其艰难困苦无法言讲,唯有不断提高修养,才能完美地驾驭这个过程,让科学成为学问而不是负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享受的心态来对待科研的过程。

(作者简介:胡芳弟,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学科学术带头人,甘肃省“飞天学者”。)

相关链接:

治学大家谈栏目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陈柄霖
责任编辑:许文艳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