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大家谈】刘芳老师:你是我最深的牵挂

日期: 2020-04-11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治学大家谈”栏目上线以来,有院士、专家、教授、校友、同学分享了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浅。校长邀约,思来想去,一直做着平凡的事,没有什么惊艳之处可分享,那就向同学们汇报一下此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吧。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往年此时,毓秀湖边、萃英山下、田径场上、天山堂、昆仑堂、积石堂......无处不是同学们晨读、锻炼、上课、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做简历、参加各种校园招聘的身影。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打乱了我们以往的学习、工作、生活计划,不能按期返校,宅在家里上课、学习,你们不在时的校园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格外安静、冷清。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防疫期间“教”“学”两不误,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启了这学期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课堂不在固定的地方,老师同学们隔着千山万水在线上相遇......现在老师们校园相见时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同学们什么时候能返校?学生线上上课情况如何?有没有没上课的同学?耽搁的实验怎么来弥补?同学们考研成绩理想吗?工作找得如何?某某同学最近状态还好吧?等等。

人生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意外,如何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解决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居家不断线、离校不离心,学校上下都在为此而忙碌着、努力着。为了让同学们宅在家里时也能时时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问候,严校长倡议开辟了“治学大家谈”栏目,亲自邀请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教授、老师们,分享治学的经验和感悟,一篇篇意味深长的文章传递着师生们的心声、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思想;如何使同学们尽可能适应网上教学、消化知识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学校上下多次研讨分析线上教学、上课情况,组织老师们相互分享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课程知识、改进教学内容;为了及时掌握同学们的健康状况,辅导员们每天提醒、督促同学们按时打卡,只要有一个同学联系不上或者出现身体异常情况,辅导员就会一直联系,生怕发生一点意外,直到确信同学们安好。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一个班7个学生没有按时上线上课,辅导员、班主任一一打电话了解情况督促他们上课;有研究生寒假回家时没有带笔记本电脑,辅导员化身“快递员”,为急需的研究生及时寄回了电脑;得知有同学因疫情、考研成绩不理想、就业、毕业论文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时,我们的老师一次次通过电话耐心地进行论文指导和心理疏导,直到同学心情平复;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使同学们在家也能找工作,不仅学校开辟了网络招聘会、空中宣讲会、就业创业直播平台等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学院也专门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逐一分析每名未就业同学的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包括帮助同学们逐字逐句修改简历;为了保障同学们疫情结束后能够安全、顺利地返回学校进行学习、生活,学校对返校方案讨论了一遍又一遍,筹备工作做了一次又一次,只为同学们归来时一切准备就绪。

关键时刻看担当,大难面前看表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精神境界的一次考验。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目睹和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果敢决策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的崇高境界,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的敢打敢拼,白衣天使不畏艰险勇做逆行者的职业担当,公安干警、社区保安的尽职尽责,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宅在家里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全民阻击,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捐款捐物的大爱无疆……相形之下,也出现了一些无视防疫规定和要求以我至上的行为,有用药物降温企图隐瞒感染症状的,有不如实填写健康信息资料的,有不遵守相关隔离要求私自外出的,有明知自已感染还在到处旅游的,有不配合防疫工作我行我素跑步的……同学们,磨难是最好的财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次疫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感受到了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可贵,也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人性中的闪光点和劣根性,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90后在疫情面前的担当和无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的: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同学们,面对这次疫情你的表现如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你是选择了有所作为,还是无所事事?是对铺天盖地的信息认真分析、独立思考,用科学的知识理性看待问题,尽量化解周围人对疫情的恐慌,还是人云亦云、信谣传谣?是积极维护和支持国家采取的防疫措施,还是处处抱怨、时时指责由此带来的不便?是宅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是力所能及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做饭,提升了生活能力?是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还是规律作息,认真阅读了一本书、几篇文献?是整天抱着手机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还是和父母进行了深入的精神交流?是形在神不在,还是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门笔记、积极参加问题讨论?是利用学校的信息平台,积极投递简历找工作,还是想入非非,等着好工作找上门?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目前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有序地复工、复产,想必同学们也一定想尽快回到校园,但国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严防境外输入成为首要任务,国内疫情也还需要彻底巩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大疫面前需要我们“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为了确保有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还需要我们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的整体安排,希望同学们能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利用在家这段难得的时间,认真思考一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安排好每一天、每一周的日程,在完成网上学习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涉猎文献和报道,丰富知识结构,提升自学的能力;利用难得在家的时光,多帮父母做点家务,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放下手机,多陪父母说说话,沟通思想和情感;深入感受一下家乡的变化、风土人情,若有机会,就近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工作;毕业班的同学主动和老师保持联系认真修改论文,做好毕业的准备。今年国务院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应征入伍等招聘招募和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对见习期未满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出台改革措施,允许部分专业毕业生免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抓住政策机遇,考研的同学及时关注报考学校的消息,精心做好复试的准备;就业的同学认真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主动出击收集就业信息,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争取就业机会,避免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啃老耻辱,自立光荣,争取早日自立为社会做贡献。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要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衷心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小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待到山花烂漫时,不负春光不负卿!

(作者简介:刘芳,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链接:

治学大家谈栏目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陈柄霖
责任编辑:许文艳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