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大家谈】赵斌斌校友:永远传承

日期: 2020-03-24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自2月2日严纯华校长“开谈”至今,我没有细致地数过“治学大家谈”总共发多少期了,只是都在收到推送的当天就仔细地阅读,随后久久地体会。母校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推出的这个特色栏目无疑是我们这段时间最丰盛的精神大餐!

如果先不点开文章内容,单题目就足以为我们治学、做人、做事提供丰厚的滋养了---《有求知、学习的机会就是幸福》、《做科学的传播者》、《“足不出户”是反思和读书的开始》、《怀敬畏与感恩之心,笃定前行,不负韶华》、《奋斗永远是快乐的》、《人能笃实,自有辉光》《居家抗击疫情,切莫虚度光阴荒废学业》、《左手捧读,右手书写》……

我动念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是矛盾的、忐忑的,因为我只是一名读者,一名兰大普通的毕业生,在各位院士、教授、专家和老师面前我何谈治学?谈何治学?但我还是想谈谈我的感受,那就是传承。

一所好的大学,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而且会有优秀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的校训和毕业生身上体现的那种精神和气质,就是这个传统的延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承。栏目开设以来,作者有白发苍苍的老院士,也有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在校学生,大家的经历不一,见识不一,但大家所谈的主题主线都是一致的,我想,这就是对母校优良传统最好的传承。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去年9月回母校参加11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的两个情景。汪东颖师兄和我们分享:“勤奋求实是靠近梦想最捷径的方式,这些年来不论干什么,都能埋头苦干,不怕吃亏,不怕委屈。感谢兰大让我懂得,在没有能力独树一帜之前,首先需要自强不息!”师兄的话引发了全场校友的强烈共鸣,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当时的我也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眼泪夺眶而出。我没想到,尽管大家学的是不同的专业,但做法却是如此的相同!我想,相同做法背后正是兰大给予了我们相同的给养,以致大家都有了相同的意志品质。正是我们都传承了兰大的精神,所以这些“共性的”行为很自然地发生在了我们身上。吴王锁老师在纪念大会上说:“无数条战线上都闪耀着我们兰大人的身影。从大漠戈壁到大山深处,从国防战线到国民经济战场,各行各业,我们都奋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2001年毕业后,我就入伍到马兰核试验基地,把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永远不为人知的戈壁滩上。吴老师说他一直在用“LD精神”激励自己,也用“LD精神”去教书育人。吴老师所讲的“LD精神”就是指“两弹精神”和“兰大精神”(LD同为“两弹”和“兰大”的首字母缩写)。我服役多年的马兰核试验基地是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发祥地,而我所就读的母校无疑是“兰大精神”的始发站。我经常想,我何其有幸!这么多年来,能在这两个伟大精神的感召和滋养下学习、工作和生活!“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和“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内核契合度竟如此的高!正是母校的精神滋养和品质支撑才让我选择了戈壁滩上的坚守和奋斗,也让我成就了儿时的梦想和现在的事业!

2月11日,看了王文校友写的《疫情期,努力啃下一本难书》后深有感触。我们常说开卷有益,读书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啃下一本难书无疑是令我们快乐又很有成就感的事。我在下方的留言区写到:正在读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陈彦写的《主角》。尽管不是难啃的书,但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及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的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生的修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咀嚼消化的“无字书”。

尽管我和“治学大家谈”的各位老师和校友未曾谋面,疫情期间更没有条件见面,但是看到大家的文章,体会文章的思想,学习文章中所提的方法,进而开阔自己的思路,让自己能重新静静地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这些天来最大的收获!也正如严校长所说:“将因空间隔离而使师生间无法面授交流的不利,转化提升为另一种师生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做到教化于人。”

让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最近与儿子的交流。儿子今年下半年就该上初中了,最近尽管没开学,但学习的压力很大。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在外没能回家,自然也没法辅导他学习,也少了父子间往日的温情陪伴。我很想他,也特别想在这么特殊的日子里能够给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有一天我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治学大家谈”内容这么好,让他每天也认真去阅读、思考,对他的学习不就是最大的帮助和启发吗?我把每天的内容都转发给他,然后晚上在电话中与他一起谈心得,聊体会。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儿子无论是生活、学习习惯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不小的提升。

这些年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给他讲我在戈壁滩上工作时所经历的事情,培养他不怕吃苦、勇于适应艰苦环境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去年暑假我还专门把他带回到我的部队驻地新疆马兰,让他实地感受戈壁滩的艰苦,也实地感受“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由于之前给他讲过,所以每到一处他都看得很认真,问得很仔细,我能感觉得到,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挺起了共和国脊梁的热土!

毕业后,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地方工作,得益于兰大精神的滋养,我在每个岗位都不以工作的琐碎和平凡而抱怨,不以他人的不解和轻视而自轻。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让每件平凡的工作体现出自己不平凡的价值。和各位老师、校友一样,努力做兰大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给儿子讲我在部队的经历,就是想让他传承军人的红色基因,培养他敢打善拼的顽强作风。现在我让他每天研读“治学大家谈”,也是想让他更了解兰大,感悟、传承兰大精神。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特别巧的是,我就读的兰大和我服役的马兰,都有一个“兰”字。我和儿子说,你是名副其实的“兰二代”!

去年校庆后,我写了一篇短文并有幸在校报刊发,受校庆期间在格致楼前看到“你永远属于兰大,兰大永远属于你”横幅的启发,我把短文的题目取为《永远,永远》。今天,我还想再加一个“永远”,那就是---永远传承!

(作者简介:赵斌斌,兰州大学力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1997级校友。2001年7月毕业并入伍到中国核试验基地。2012年转业后,先后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现任职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

相关链接:治学大家谈栏目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卢晓庆
责任编辑:许文艳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