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加入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认真学习,严格训练,以实际行动捍卫国旗尊严,护卫国旗,重于生命。”今年暑假,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队誓词。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昂扬向上的青春姿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组成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肃南县、高台县等地开展“国旗飘扬·青春筑梦”——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实践活动。
坚守爱国主义教育初心 开展国旗文化理论宣讲
自1994年成立以来,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始终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队之本,每一名队员都将“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践行在日常。29年,10000多天,600余名兰大“国护人”坚持认真学习、严格训练,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升国旗任务,以实际行动争当兰大学子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先锋。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国旗护卫队总结形成了具有兰大特色、青年特点的国旗文化理论宣讲内容,在首都北京、在山区学校、在红色场馆,国旗护卫队将国旗文化知识带到校园以外,带给了更多人。
今年夏天,国旗护卫队又将国旗文化宣讲带到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城市图书馆,还带到了祁连山深处的“牧童之家”……
普家庄村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距离张掖市区14公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普家庄村深挖文化资源,打造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民宿客栈、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丝路自驾风景线文化主题型田园综合体,2021年获评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22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实践队员面向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开展国旗文化宣讲,引用多则国旗背后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国旗的历史沿革、象征意义以及国旗与公民的关系,并解释了国旗悬挂使用的相关规定。宣讲现场,队员们还向父老乡亲们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宣传册,让国旗文化知识走进群众、贴近生活。
在张掖市图书馆,国旗护卫队队员们带领数十名年龄在3-10岁的小朋友一同学习国旗文化知识,并通过教小朋友们动手制作五星红旗,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爱护国旗的意识。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牧童之家,身着民族服装的各族儿童认真聆听实践队员们讲述国旗知识、革命历史、民族团结典型事例。队员们一边讲,一边给小朋友们发放了小国旗和兰大文创纪念品,给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党爱国、报效祖国的种子,鼓励他们刻苦学习,矢志报国。
离开了牧童之家后,队员们在肃南县裕昌社区广场向各族农牧民群众普及国旗法知识,共话家国情怀。一位裕固族老人在翻阅《国旗法》宣传册后,深情地喊出了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让在场实践队员们深受震撼与鼓舞。“今天,我们真正做到了带着国旗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感深入基层、深入社会,非常有意义。”实践队员伍栎彤激动地说道。
坚持以展示促训练 持续提升队伍形象
经历了29年的风吹雨打,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队员们一次次突破自我,将每一轮训练、每一次升旗、每一回比赛视作最宝贵机会,不断检验自身、创新突破,展现出兰大学子青春靓丽的风采。
挺拔整齐的身姿、铿锵有力的步伐,每当国旗护卫队队员们站在仪仗队列中,就好似焕发出不一样的精气神。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国旗护卫队在开展理论宣讲的同时,也将庄重的仪仗队列展示带到了普通人面前,把平日里队员口中严谨苛刻的训练化成社会百姓拍手称赞的庄严“仪式感”。
在张掖育才中学周一升旗仪式上,实践队员们整齐列装、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从田径场一侧缓缓走来。正步行进时,操场上顿时响起铿锵有力的步伐声,脚步声响彻校园。国旗护卫队亮剑出鞘、擎旗腾空,在全校两千余名师生注目下,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在河西学院,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和河西学院国旗仪仗队开展交流学习。田径场上,两队各展英姿、互相切磋,齐步的换臂声、正步的砸地声、指挥刀的出鞘声、队旗的招展声,不绝于耳。在两队召开的队伍建设发展座谈会上,师生们围绕队伍组织结构、训练安排、升旗规模、建队经验等话题深入交流。河西学院团委副书记马万才老师表示,两校队伍要持续加强交流,要增强纪律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人文关怀,不断凝练队伍文化精神内核,使两校队伍更加具有生命力、战斗力。
前往位于海拔2500米的肃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国旗护卫队又一次严阵以待、整装待发。在指挥手的口令下,实践队员向消防指战员展示了稍息、跨立、立正、敬礼、停止间转法、齐正步转换等队列动作,赢得了在场消防队员的阵阵喝彩。交流结束后,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高瑞栋谈到,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训练有素,这样的社会实践别开生面,把社会实践开展到了实处,体现了兰大学生的风采与担当。
丰富实践活动形式 加强同实践地双向互动
为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实践团队积极探索实践队伍与实践地单位双向交流模式,加强与实践地互动。此次实践筹备阶段,国旗护卫队充分发挥校团委直属学生组织的优势,积极寻求与实践地单位合作机会,以“有来有往,互通有无”的理念有效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既让实践队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又让实践地单位进一步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社会实践持续赋能。
每在一处实践地开展活动后,国旗护卫队都会以庄严的方式向实践地单位致以感谢。礼兵脚踢稳重正步,手捧崭新国旗,走向在场的对方单位有关负责人,当国旗盒交于对方、礼兵郑重敬礼时,全场庄严肃穆的仪式感达到了高潮。崭新的五星红旗、简约大气的木质国旗盒、醒目的国旗护卫队队徽彰显出了赠送国旗的庄严与肃穆。
除此以外,与实践地单位的合作形式还体现在了党建活动中。在甘州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肃南县消防救援大队,国旗护卫队与对方单位合作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在场党员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而对兰大学子而言,则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带队教师、数学与统计学院辅导员武刚面向参与活动的家长朋友作了“合格家长是怎样炼成的”专题讲座,结合学生工作经验,针对不同家庭送上家校协同育人建议。面向高中生开展“如何上好大学?”主题讲座,围绕高中、本科阶段的学业规划向同学们阐明了工作思考,帮助学生及家长对大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长征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由第四方面军主力军团组成的一支作战部队。1936年10月,受中革军委命令,西路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但因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深入河西走廊后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由于兵力悬殊、弹尽粮绝,红西路军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学细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走红西路军的“西征路”,国旗护卫队实践团赴高台、肃南两地的红西路军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在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在寂静的默哀中向烈士英魂三鞠躬。“巍巍峨峨祁连山,风刀雪剑烈骨寒。红旗指处峰让路,战士刀头血未干。”原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祁连战歌》感召着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队员们举起右拳,面向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重温“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入队誓词。
在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西路军石窝会议纪念馆,实践队员了解了西路军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会议的召开情况,聆听了肃南县各族群众帮助、营救西路军将士的感人故事,深刻体会了红西路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革命斗争精神。离开前,面对镌刻着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的纪念塔,国旗护卫队队员们久久伫立,深情凝视,由衷致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激励着国旗护卫队队员们传承包括红西路军精神在内的长征精神,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属于青年人的长征路。
走进乡村振兴示范带 观摩新农村建设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西北地区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团队走进了张掖市甘州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参观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前进集团。
在碱滩镇普家庄村,实践团队参观街道巷口、村民健身广场、新农居提升工程以及人工湖景观,感受新农村建设,了解“乡村振兴示范村”成果。在乡村记忆馆体验后,队员们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近年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在党寨镇马站村,实践团队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现代化大棚种植的“蓝宝石”葡萄,了解了该品种的引进过程和种植技术。实践队员还在村干部带领下,参观了该村在建项目田居小区,同时了解到,全村将通过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这使得实践队员们对马站村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前进集团,实践团队参观了石岗墩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观看了转盘式挤奶全过程、乳制品生产运输销售产业链。参观了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观看了企业宣传片《党旗引领下的前进》,大家在赞叹前进集团已有成就的同时,对党建引领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兰大学子深入乡镇、企业参观学习,既是深入基层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的良好契机,又是高校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职责的生动体现,能够使得大学生坚定“扎实学习,将所学带出课堂、带到基层”的决心,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助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体验历史民俗文化 强化青年使命担当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古称甘州,西汉时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雄踞河西走廊中部,扼古丝绸之路咽喉,素有“金张掖”之美誉。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除了带着国旗文化和训练成果向张掖市民展示,更怀揣着一颗潜心研学之心,求张掖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阔。
在张掖市博物馆,实践团队穿梭在古文物之间,观望悠悠岁月,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看文物、读历史,领略“弱水溯源”“张国臂掖”等展览;观赏为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证的西城驿文化,领略用精美贝壳、矿石炉渣、炭化小麦构成的时代印记;通过远在青铜时代就已成型的四坝彩陶文化;亲自踏上黑水国遗址,细赏釉层明亮、光泽照人的羊纽盖绿釉陶砚等精美器物……
为了深入了解两千余年来河西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融合情况,实践团队前往中国裕固族博物馆,以东迁而来的裕固族民俗文化为学习重点,了解张掖地区开始于秦汉、鼎盛于元明的民族团结大交融的气象。
而在高台县博物馆,《西塞遗珍——高台文物精品展》《古冢丹青——高台魏晋壁画砖陈列》,为实践团队再现了古代高台人民在农业开发、民族融合、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画面。
实践团队零距离接触河西历史民俗文化,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励兰大青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持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借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在理论宣讲中增进爱党爱国情感,在体验河西走廊高质量发展中增长见识,在感受历史民俗文化、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中强化使命担当,是一次有意义、有创新的社会实践。”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负责人、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孙一鸣谈到。
巍巍祁连,茫茫戈壁,铮铮誓言,山河见证。在甘肃这片红色热土上,兰大青年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专题实践形式持续开展好暑期实践活动,以满腔热血迸发出新时代大学生爱党爱国、不负韶华的青春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