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兰大人】风在前,无惧,人亦如此一路向前——访宝钢奖学金获得者冯子航

日期: 2023-02-15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11月26日,兰州大学第二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落下帷幕,他成功当选兰州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这也是他本学年兼任的第六个职位。

年级综合测评第一、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2022级物理学4班副班主任……在学校里,他拥有多重身份。生活中,他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体育健将,活泼开朗、自信阳光是他的代名词;学习中,他深耕于专业学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发专利,关于自己的未来之路仍有诸多未来构想;工作中,他身兼多职,常驻学院办公室和各个院级、校级活动的现场。他就是2020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专业的冯子航。

从中部到西部,他选择一路西行,来到综合性大学探索更加“全方位”发展的自己;从学习科研到学生工作,他身兼多职,力求做好时间、精力上的平衡,也实现了自己的贯穿融汇。

上限不可改,下限犹可“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和下限,智商和能力决定了你的上限,但努力和勤奋决定了你的下限,越努力就会越抬高自己的下限,越不作为则会越降低自己的下限”,正如冯子航自己所说的那样,人学习态度如此,生活态度亦应当如此。

由于家庭和兰大的缘分与兰大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冯子航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将兰大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如今回忆起自己当初的选择,冯子航仍为自己来到这所综合性985大学学习微电子专业而感到十分正确。

作为微电子专业的大三学生,冯子航对自己的专业有诸多见解:“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我们国家现在很缺失微电子方面的人才,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卡脖子’专业,学习微电子既能为国家做贡献;从个人角度而言,也能让自己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就这样,冯子航开启了自己与兰大微电子的故事。

于他而言,大学与高中学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高中是局域内的封闭式的学习,更多的是在他人的催促下完成任务,大学则是全凭借自主开放式的学习,一步一步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学习便成为一个人能够成功的要义。“大家进入到同一个校园,智商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也都不是‘死读书’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必不可少的。”谈及学习,冯子航如是说道。在没有课程安排和学习工作的日常,自习室是冯子航的常驻地:“在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除了吃饭和中午午睡的时间,我会从早到晚坐在自习室,利用一整块时间来专心投入学习,享受一个人独处并沉浸在书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学会管理时间则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我一般会提前两、三天将要做的任务整理出来,将它们进行分类”。于冯子航而言,除了提前规划,他习惯用“四象限法”来实现自己时间的科学管理。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即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为重要又紧迫、重要但不紧急、不紧急也不重要和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我会先把最紧急的事情做完,再做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后去做取快递这一类的可以‘顺带’完成的事情。”在外人眼中永葆活力的冯子航,通过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实现了自己的科学管理。

主动与行动是最好的老师

将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相结合是冯子航求学期间的又一目标。作为微电子专业的工科生,他深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他如此表示道,大学三年里,他也在实践之路上愈行愈远。

自2021年起,大二的冯子航便在学习之余投身各项竞赛之中,甘肃省第一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省级二等奖、华为杯物联网竞赛西北赛区二等奖……而在今年年初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中,冯子航所在的团队再次荣获全国一等奖的荣誉,谈及这次竞赛经历,冯子航直言:“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从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与收获。”

回顾起全国一等奖的经历,冯子航感慨颇深:“参加比赛一方面会拓展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书本上习得的理论并不等同于会实践,比赛的过程也是不断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参加比赛也督促自己学习新的相关技能,诸如3D建模、嵌入式开发……这些在学校课程中无法学到的技能,也在竞赛中成为了自学的新目标,“在网上不断看网课、自学技能,也提升了我自学的能力,学会更多技能也对自身以后进入社会更好立足做了充足的准备。”

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飞跃”,参加竞赛也给友谊的“飞跃”提供了独特的平台。“我很喜欢那种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前进的过程,在团结的过程中也会让友谊不断地升华”,冯子航表示:“他们不只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我并肩而行的‘好战友’。”

想学就要去做,这是他对参与科研的态度,两次项目经历、五次竞赛获奖都是对他参与科研实践的肯定。“学弟学妹们如果对科研感兴趣,大家可以去参加校创和国创项目,校创和国创可以说是走进科研的第一步”,冯子航对学弟学妹们如此建议道。

此外,他还强调应充分利用好学院开设的课程平台,例如物理院开设的“科研与实践”课程,也在努力为大家提供接触科研的机会,包括教会同学们怎样去阅读文献、查找文献,使同学们习得科研中常用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本科生们搭建了一个同导师相连结的平台。他表示,想科研就要“厚脸皮”迈出第一步:“学弟学妹们在找导师的时候不要害怕、要面子什么的,你对哪个方向感兴趣就去找哪个方向的导师,老师们都是很好的、很愿意去培养人才的。”

平衡与兼顾,做自己生活的管理大师此次获选宝钢奖学金,作为三名被提名的本科生中的一位,冯子航坦然道:“宝钢奖学金可以说是学生阶段很难拿的一类社会奖学金,要求申报的同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这次能获得宝钢奖学金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因为有身后的大家给了我支持,我才能得到这份荣誉。”

在大三的这一年,他在面临更加繁重课业任务的同时仍身兼六个学生工作岗位,在他看来,纵使管理时间、提高效率是他做好学习、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前提,但身后家人、老师和朋友们的支持才是他做好一切的关键。

在冯子航看来,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只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成长,也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成长。”回顾过去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不仅对自己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让自己在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做到更加全面,也给予了自己全方位的机会,活泼开朗的冯子航也在学生工作中践行了自己对人际交往的热爱,也更加学会了欣赏不同人的闪光点。

前段时间,因学习、工作的诸多事情,冯子航一度压力倍增。正在焦头烂额之时,一起工作的学院老师察觉出了他的端倪,便拉冯子航一起谈心。在辅导员老师张明华眼中,冯子航是一个力求将所有事做到最好的人,得知他因为压力太大而感到焦灼,她将冯子航叫进办公室,耐心询问他的心事:“子航,不要压力太大,也不要看到其他人优秀就不自信,我想告诉你,你很优秀,也绝对不比别人差,谁都可以犯错,你当然也可以犯错,我相信你。”辅导员老师张明华的话给了冯子航很大的自信,他也很快便从压力中释怀。

平时的冯子航也是在院办工作的“常驻嘉宾”,在他眼中,因为学生工作,他也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谊,老师们不只是工作关系中的上级,更是鼓励他、给他自信的长辈们。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冯子航在平衡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时间撞车、事情太多等常见的问题也困扰着冯子航。除了自身减少娱乐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外,老师和朋友们给他的帮助与支持更是他能协调好这些的关键。“学院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是我能胜任这些的因素,学院的老师经常会和我调配工作时间,避免时间上的撞车;在我真的忙不过来的时候,我的朋友们也会帮助我,比如替我组织一些团建活动或是帮我做些任务,在这里真的很感谢他们。”

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穹顶和篮球场也是他经常出没的地方,除了学习领域,体育领域也是他深耕的第二专场。羽毛球、篮球、健身、散打……都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正是因为冯子航正直磊落、勤奋上进的品质和阳光开朗的性格,他在大学阶段也收获了他最看重的友谊:“我真的很感谢我的朋友们,我的朋友们帮助我是不求回报的,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我才更能够获得自信,也能够在压力大的时候释放压力,我也很珍惜我的朋友们。”

转眼间,大学已过将近三年时间,而通过讲座学习、参与实验,冯子航也有了对自己所学学科的初步认识,“如果以后能够继续进行学业和科研,数字电路和光电子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向,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也认为这两个方向更适合我一些。”

没有人天生是十全十美的“永动机”,可以一直保持百分百的精力与热情,永远常驻成功之地。但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机会也总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不畏困难、不惧失败的人终将站上领奖台。

在未来,冯子航继续前行的路仍有很长,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他也终将行则将至。他喜欢用“风”来意指自己,正如他最喜欢的一句话———“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这是他的信条,也将印证着他一路走来的每一步。

发现错误?报错
文:闻晓奥
图:
视频:
编辑:王曈
责任编辑:彭倩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