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使命——兰州大学脱贫攻坚纪实

日期: 2020-10-16 阅读: 来源: 关键词:

(序)

让中国9899万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这是一项让世界惊叹的伟业。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令: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心齐,泰山移。兰州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一整套组合拳汇聚而出,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行动全面铺开。

(正 片)

平凉市崆峒区山口村,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腹地,是兰州大学定点帮扶的“两区两乡”区域中的一个点。数据显示,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贫困人口规模在中西部22个省份中排在第8位,贫困发生率排在第4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省的“一号”工程,更是兰州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同期声】:党有号召,兰州大学有行动,作为胡焕庸线以西的全国唯一的重点高校,兰州大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以及科技优势,深入到扶贫一线,高质量地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扶贫重要任务。

一所大学,她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从“四个服务”出发。在脱贫攻坚战中,高校如何体现“四个服务”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创新务实”是兰州大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词”。学校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兰州大学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帮扶,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开展智力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等,都从最难啃的硬骨头下手。

【兰州大学驻村扶贫干部董廷云同期声】您今年是多少?

【群众同期声】七十九了

【兰州大学驻村扶贫干部董廷云同期声】七十九嘛,高寿了也算是咱们村里。

董廷云是兰州大学派到山口村的驻村干部。2017年,接到学校脱贫攻坚的任务安排,他和学校另外5位副处级干部一道,成了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驻村干部。

【兰州大学驻村扶贫干部董廷云同期声】大学有五大社会职能,其中一项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学校多年来始终在努力践行。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董廷云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深入走访调研、结合高校自身优势,结合当地百姓特点,联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丁文广教授,帮助老百姓发展养牛产业。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丁文广同期声】技术掌握好压实 铺一层玉米杆 上面铺一层做青贮饲料的材料就好了。

丁文广教授,有着省级政府管理和国际扶贫项目管理与咨询的经历,在总结以往设计扶贫开发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家畜滚动发展模式”“能源扶贫模式”等八条建议。他还争取扶贫资金110多万元,启动了 64户母牛滚动发展模式和乡村卫生所建设,很快地改变了扶贫村的面貌。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丁文广同期声】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作为一个需要对祖国有贡献的人,那我们必须考虑,走出“象牙塔”,将我们兰州大学的科研成果及时的转化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要科技强国,公益报国。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像丁文广教授一样,兰州大学一批批行走在田间地头、心里面装着老百姓苦乐的专家教授,一直努力着把文章更好地写在大地上,用所学改变甘肃乃至西北的贫困面貌。

【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王山村村民马荣祥同期声】经过这几年兰大的帮助和咱们政策的扶持,现在群众盖的都是新房。

李凤民,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我国农业生态学领域首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学专委会副主任。得益于老师赵松岭的启发,李凤民教授以集水农业思路为核心,提出了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在他的团队指导推广下,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直接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凤民同期声】要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在旱地农业里面的话,我们必须要关注水的问题。所谓集水农业就是,天上的水降下来之后高度的、高效率的利用起来,去提高这个农作物的生产力,所以这一下就活了,农业发展那么就起来了。

【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农民赵宗红同期声】 李老师在这边推广双垄沟玉米,以前是(亩产)一百多斤,现在增产到七八百斤。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近40多年的辉煌历程,在任继周院士与南志标院士的带领下,学院师生长期致力于牧草生产和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他们在贫困地区建立了种养一体化示范点,通过试点户的示范带动,为全村几百户农民做出了增收脱贫的榜样。他们还为贫困村制定了草地轮牧区划、粮草轮作、小尾寒羊科学养殖及产业化发展规划等,形成了一条脱贫致富的产业链。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侯扶江同期声】 甘肃省定西市草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和增收。

从修路开渠、建房盖屋的“输血式”扶贫,真正向培育特色产业、融入市场大潮的“造血式”扶贫转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旭生结合当地实际,研发出了在牧草青贮发酵过程中加入乳酸菌并进行裹包的饲草加工方式,促进了牧草资源的产业化。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旭生同期声】裹包青贮饲料是一种由乳酸菌发酵的饲料,我们在这个菌剂的研发以及应用方面,给予了技术的指导,从而实现优质紫花苜蓿的产业化生产。

【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局局长 冯强同期声】兰州大学的技术团队,对整个安定区依托草牧业助推精准扶贫,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技术支撑。

目前定西市各县区已建成51条裹包青贮牧草生产线,年青贮饲料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左右,草产品销售额11亿元左右,有效推动了定西市牧草产业的发展,对甘肃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现代草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已成为同类地区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典型模式。

不仅在平凉、定西、庆阳有专家教授们的身影,在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在“三区三州”之一的甘南,兰州大学药学院胡芳弟教授,依托“企业+高校+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机制,推进唐古特大黄等适合高海拔种植的中藏药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产地加工及高附加值质产品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助力脱贫攻坚。

【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胡芳弟同期声】真正地实现了我们陇药的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成千上万兰大师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将行业前瞻和专业优势释放出最大效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按下“加速键”。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宣讲到田间地头,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面,给群众吃下“定心丸”。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蔡文成同期声】脱贫攻坚,不仅在于帮农民修了一条路、盖了一座房,更重要的是,它实践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从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真正向解决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转变。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形成革命老区16个县区“一县一策”报告,提出《关于精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的政策建议》等4个政策建议案,形成《“八个着力”研究报告》《甘肃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社会振兴与跨越式发展研究》,举行多场“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

【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毛锦凰同期声】重点在发挥我们兰州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从顶层设计、目标确定、实现路径、资源整合和思维创新等方面,来开展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一些相关研究。

从满足老百姓吃、穿、用等的基本保障的扶贫,真正向满足人民健康、文化需求的深层次扶贫转变。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和口腔医院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健康扶贫措施,通过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专家团队长期驻扎当地医院指导手术,进村入户送医送药等,持续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文清同期声】很多技术操作方面,是手把手地帮教,我们医院医生的操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非常详细地,也是为了患者得到更好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人民医院院长邬宏亮同期声】通过各位专家对各个科室建章立制还有科室管理方面的指导,病人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生给他们提供的医疗服务,这个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举措。

发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优势,在甘肃通渭,兰州大学文学院师生,把普通话教学带进大山里的教室,让朗朗读书声冲散贫困的阴霾,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打造教育扶贫新样本,助力脱贫攻坚。

【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常萍同期声】发挥我们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示范作用,在“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把知识、活动、援助等全方位地带向大山里的校园。

【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20届团长 谭淇同期声】在当地干好这件事情,把孩子们教好,把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把这盏灯点亮了。

追寻文化记忆、致力保护边贫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每到一地请当地民歌传承人教贫困村孩子们唱民歌,为当地妇女组织厨艺大赛,让这些贫困的家庭妇女体味到生活的滋味和乐趣。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成员邸晓宇同期声】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激活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生活福利改善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动力,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兰州大学的扶贫视野远不止在甘肃。截至目前,兰州大学已经有七批援滇挂职干部,源源不断地将行之有效的“扶贫组合拳”输送到云南省石屏县。通过强化教育帮扶、开展医疗合作、筹措资金等多种方式,啃下了一个个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一个高校全力的帮扶,其带来的不止于摆脱贫困,更深远的影响,是新的发展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 严纯华同期声】脱贫攻坚,特别是对我们西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像这样广袤的但是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地区,不因为2020年底的交卷而结束。这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我们会面临着新的返贫,新的致贫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因素,所以从学校来说将会不遗余力而且持之以恒。

2019年,兰州大学帮扶的县(区)、乡(镇)已全部脱贫摘帽。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全体兰大人,握指成拳,吹糠见米,用真情与汗水,共同汇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奏响了新时代兰大人的华彩乐章。

发现错误?报错
文:
图:
视频:
编辑:许文艳
责任编辑:许文艳

推荐关注

阅读下一篇